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白露至,秋意浓,正是天凉好个秋。
玉露生凉,白露时节话养生,记得添衣。
在这诗意的节气里,愿君静享秋日美好时光
1.传统习俗里挖出的养生妙法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里 “白露,八月节。秋属金,金色白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” 的画面便活了。这节气不仅藏着 “一夜凉一夜” 的气候密码,更沉淀着古人顺应时节的生活智慧 —— 今天我们就从 “习俗溯源” 到 “现代养生”,解锁不一样的白露健康指南。
古人这样过白露
“秋露繁时,晨起收取,用盘盛之,煎如饴,令人延年不饥”,在汉代《淮南万毕术》中,收清露是白露最具仙气的习俗。古人认为,白露的露水是 “天地之津液”,味甘性平,能滋阴润燥。
现代养生用法:
若清晨有洁净的露水,可收集少量与蜂蜜调和,温水冲服,比普通白开水更能滋润咽喉,缓解口干; 若不便收集,可用 “模拟露水产品” 替代:将纯净水冷藏 1 小时,加入 3-5 滴薄荷精油喷洒在面部或空气中,既能保湿,又能提神抗秋乏。
注意:脾胃虚寒者忌直接饮用生露水,可将收集的露水煮沸后再用。
祭禹王:食 “水鲜”,补肺气
在江苏太湖流域,白露有 “祭禹王” 的习俗,渔民会供奉水产品,祈求风调雨顺。而这一习俗背后,藏着 “秋食水鲜养肺” 的道理 —— 中医认为 “肺属金,对应秋,喜润恶燥”,白露的水产品(如鲈鱼、银鱼)多鲜嫩多汁,能滋阴润肺。
现代养生用法:
- 吃清蒸鲈鱼:鲈鱼富含优质蛋白,清蒸能保留营养,搭配姜丝葱段,既能补气血,又能缓解秋燥干咳; 
- 忌吃油炸或红烧水产:白露后脾胃功能减弱,油腻做法易加重肠胃负担,可选择煮汤(如银鱼豆腐汤),清淡又养胃。 

在福建福州,白露有吃龙眼的习俗,当地俗语说 “白露吃龙眼,一颗顶只鸡”。此时的龙眼饱满多汁,中医认为其能 “补心脾、益气血”。
现代养生用法:
- 直接吃或煮水喝:将龙眼与红枣、枸杞一同煮水,加少量冰糖,既能补气血,又能缓解秋燥导致的失眠 
- 制成膏方:龙眼的药性与功效都很适配膏方 “滋补调理” 的核心需求,传统膏方多以阿胶、当归等为主要原料,这类药材口感偏滋腻、苦涩,而龙眼自带天然甘甜,加入膏方后能中和药材的苦涩味,让膏方口感更温润。 

白露前后采摘的茶,叫 “白露茶”,是老茶客的心头好。此时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,秋凉后生长缓慢,茶叶中茶多酚、氨基酸含量高,口感甘醇,且有 “清热润燥、提神解乏” 的作用。
现代养生用法:
- 冲泡方法:用 80-85℃的温水冲泡(避免高温破坏营养),每次 3-5 克茶叶,可反复冲泡 3-4 次; 
枇杷秋梨膏主要的原料是秋梨,蜂蜜、雪梨、冰糖、枇杷,它们搭配在一起强化了润肺、缓解燥咳的效果。堪称白露时节润肺的瑰宝。对于秋冬季节常见的口干咽燥、干咳少痰、声音嘶哑尤为适宜。 红薯,这个土里土气却满含能量的食物,在白露时节大有用武之地。它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既能温暖脾胃,又能促进肠道蠕动,预防秋燥引发的便秘。还能为身体注入抵御秋寒的力量。 石榴,宛如秋天的红宝石,在白露前后光彩夺目。其富含的维生素 C 和抗氧化物质,不仅能美白肌肤,还能增强免疫力,抵御秋燥的侵袭。 白露——起居 白露——运动 清晨,穿上舒适的运动装备,在公园或河边来一场慢跑。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,还能促进血液循环,为身体注入满满的活力,驱散秋乏的慵懒。 铺上瑜伽垫,来一场瑜伽与冥想的修行。在舒缓的音乐声中,让肌肉和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。随后进入冥想状态,放空思绪,专注于呼吸,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。平衡身心能量让内心安静下来,又能提升身体的柔韧性。 白露时节,秋高气爽,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机。约上三五好友一同攀登山峰。在攀登的过程中,身体得到锻炼,肺活量也随之增大。当站在山顶,极目远眺,心中的烦恼与疲惫瞬间消散,让身心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深度的滋养。 秋季万物凋零,容易让人产生悲秋之情。不妨多聆听一些欢快、轻松的音乐,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,照亮心灵的角落,让我们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中。 走出家门,与亲朋好友相聚,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喜悦。可以一起品尝秋日美食,聊聊家常,也可以结伴出游,欣赏秋日美景,增进彼此的感情,释放压力。 阅读,是一场心灵的旅行,能让我们穿越时空,与智者对话,汲取无尽的智慧。在文字的滋养下,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和强大,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,如同秋日的大树,沉稳而宁静。 3.白露养生 “3 要 3 忌” 白露养生需抓住 “养阴防燥、顺应收敛” 的核心,记住这 “3 要 3 忌”:  3 要:跟着习俗学养生 ✅要 “润”:学收清露,多补水 除了喝温水、蜂蜜水,可多吃 “露养食材”—— 如带露水的生菜,白露前后的葡萄 ✅要 “补”:学吃龙眼,补气血 除了龙眼,还可吃 “秋补三宝”:黑芝麻、南瓜、银耳,滋阴润燥,滋养脾胃。 ✅要 “缓”:滋阴润躁,品慢生活 白露后宜 “降燥润肺”,可以饮用地黄百合饮,地黄与百合二者在中医中均具备明确的 “滋阴” 功效,且药性、作用靶点互补,能精准针对 “阴虚生燥” 。地黄 + 百合,从 “根本” 到 “局部” 改善阴虚燥症。  3 忌:避开白露养生误区 ❌忌 “露”:别露腰露脚踝 古人说 “白露身不露”,此时寒气渐重,露腰易伤脾胃,露脚踝易引发关节痛。建议穿长袖长裤,早晚出门搭一件薄外套,护住腹部、背部、颈部三个重要部位。 ❌忌 “燥”:别吃辛辣、油炸食物 白露的燥是 “凉燥”,辛辣食物、油炸食物会加重燥气,导致口干、咽痛、便秘。可多吃温润食物,如萝卜、冬瓜。 ❌忌 “熬”:别熬夜,要早睡 白露后阳气渐收,熬夜会耗伤阴气,导致免疫力下降。建议每晚 22:30 左右入睡,早晨7:00 左右起床,让身体顺应 “秋收” 的自然规律。








 
            




 
      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