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,冷空气来得更勤,天气又干又冷,养生的时候,要重点防燥、防寒,还得注意别被秋愁影响心情。“秋气通于肺”,干燥的空气会直接侵袭肺脏,再加上早晚寒凉,还可能让人感冒咳嗽。针对秋燥,其实不用特意熬复杂的汤药,适当调整日常习惯,就能轻松应对。

壹· 生活起居:御寒保暖
霜降之后,昼夜温差增大,寒气渐重。此时若贪凉露体,寒邪便易乘虚而入,损伤阳气,引发感冒、关节疼痛等不适。
霜降时节的着装,应遵循“外厚内薄”的原则。早晚寒凉,需备好外套、围巾、帽子,尤其要注意颈、背、足、踝这些阳气易泄的部位保暖。采用“洋葱式”穿衣法,便于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,既保暖又灵活。
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早卧早起”,到了霜降,可适当调整为“早卧晚起”。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,晚起则能躲避晨间的寒气,让身体的阳气得到充分潜藏和休养。建议晚上10点半前入睡,早晨待日出后再起床活动。

秋高气爽,适宜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。能促进气血流通,增强体质,但切忌大汗淋漓。中医认为:“汗为心之液”,过度出汗会耗损阳气和阴津。运动后身体微微发热、稍有汗出方能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一、梨膏
秋燥伤肺,此时吃食应以润肺生津为准。梨是当季首选,可生津润燥、清热化痰,做成冰糖雪梨或梨膏,润肺效果更佳。
二、灵芝蛹虫草片
秋冬气温下降,人体易出现免疫力减弱、呼吸道不适等问题,灵芝蛹虫草片正契合此时的身体需求:灵芝能帮助调节免疫功能,缓解秋冬常见的疲劳感;蛹虫草有较好的滋补特性,可辅助改善因干燥和低温引发的呼吸道不适,二者协同作用,既能帮助抵御秋冬气候对身体的影响,又能为身体补充能量,适合作为秋冬季节的养生选择。
三、五黑粉
秋冬季节容易手脚冰凉、能量补给不足。五黑粉(通常含黑芝麻、黑豆、黑米、黑枸杞、桑葚等黑色食材)整体温和滋补,既能为身体提供秋冬所需的能量,又能改善干燥、寒冷带来的不适,是秋冬养生的理想选择。
秋冬季节虽气候干燥,但室内外温差大、衣物厚重难透气,红豆健脾利湿,薏米辅助健脾养胃,二者搭配能提供碳水化合物,整体性质温和,既不会加重身体负担,又能针对性改善秋冬出现的湿气问题,适合秋冬养生~

01艾灸:温阳散寒,守护阳气
按摩的温热之力能直达经络,驱散寒湿。霜降时节,可重点按摩以下穴位:
- 关元穴(脐下三寸):培元固本,温阳益气。 
- 足三里穴(外膝眼下四横指):健脾和胃,强壮全身。 
- 大椎穴(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):升发阳气,预防感冒。 
方法: 每次选取2~3个穴位,用艾条温和灸,每穴15-20分钟,每周2-3次,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度。
若感风寒,出现颈肩僵硬、腰背酸痛,可在风门穴、肺俞穴、大椎穴及疼痛局部进行拔罐。拔罐能有效祛除体内的风、寒、湿邪,疏通膀胱经,缓解肌肉紧张。建议由专业人士操作,拔罐后注意保暖,避免吹风受凉。
03督脉灸:扶阳固本,冬病冬防
对于阳虚体质、易感冒和有顽固性寒湿痹痛的人群,督脉灸是霜降时节的“黄金疗法”。在背部督脉(脊柱)上铺上姜末、艾绒进行施灸,热力强大,能温通一身之阳气,被誉为“灸中之王”。是“冬病冬防”的绝佳选择。
霜降虽寒,却是养生的“黄金窗口期”。顺应阴阳调整作息,用食疗暖身,用按摩通经络,把阳气藏好,把寒气挡在体外,便能安稳度过秋末,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。
 
            




 
      








